为深入践行高校服务社会、科教融合育人使命,水利水电学院师生党员志愿者代表于10月23日受邀参加青羊区文翁社区举办的“小小河长生态科学研究开题仪式”。活动由青羊区社会工作部指导,文翁社区党委主办,旨在通过“志愿服务+科学研究”的创新模式,探索生态教育、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的协同发展新路径。
本次活动聚焦“以科学研究赋能志愿服务”,紧扣“生态保护+志愿协同”核心,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与青年群体的创新活力。文翁社区党委书记黄丹从项目初衷、目标到实施路径详细介绍了“小小河长”品牌项目。学院范刚副教授作题为《如何培育青少年科研能力》的主题报告,从“科研兴趣启蒙”“科学问题提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结合河道治理典型案例与高校新技术研发,生动阐述了青少年如何在志愿服务中开展科学观察与课题研究。他表示,希望此次小小河长生态研究的主题分享,能为青少年科研能力提升提供方向,让“志愿服务+科学研究”的创新模式落地生根。

随后,文翁社区“小小河长”志愿服务队正式授旗,“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志愿服务实践基地”正式挂牌于文翁社区,标志着高校的专业科研力量将长期融入社区生态建设,为“小小河长”项目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全体嘉宾与志愿者共同合影留念,记录下高校与社区携手共进、共筑碧水的崭新起点。

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学院在生态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的专业硬实力,也为学院青年学子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广阔平台。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科研育人+志愿服务”双轮驱动机制,强化专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青年学子在服务基层、守护生态的实践中增长才干、实现价值。未来,学院将持续推动高校科研力量与社区治理资源的协同联动,为打造“校社协同育人+生态研学”的新型志愿服务模式贡献川大水利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