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培养模式

优秀本科生“本硕博贯通式”培养计划

2024-11-25

优秀本科生“本硕博贯通式”培养计划

为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支持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更好地发挥潜能,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涌现,学院结合《四川大学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实施办法》,全面在优秀本科生中实施“本硕博贯通式”培养计划。

一、建设思路

以拔尖创新培养为路径,德才兼备为目标,围绕国家战略和水利/土木学科前沿,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世界一流学科(群)建设,完善本硕博一体化的贯通式人才培养方案,科学选拔、定向培养一批“强通识、厚基础、重实践、富创新、跨学科、宽视野”的拔尖创新研究人才和未来领军人物。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路径图

二、培养举措

(一)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与方案

以培养“强通识、厚基础、重实践、富创新、跨学科、宽视野”的拔尖创新研究型人才为目标,构建“通识基础-专业教育-本研衔接-博士教育”四阶段递进,“通识-专业-衔接-硕博”四平台课程,“产学研用创”五协同的445”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本科和硕博阶段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构建贯通式人才培养方案。

不同阶段人才培养要求与课程设置,其中:本科第1-3年注重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本科第4年主要进行本科阶段的毕业实践环节训练,同时进行本研衔接、硕博阶段课程(按学科和专业方向设置模块)学习;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后,按相应学科和专业培养方案开展研究生课程学习。

(二)科学制定选拔方式与指导体系

1、学科、专业布局范围。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方案涉及水利类、土木类、能源类的5个本科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地下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面向水利、土木两个一级学科、14个博士学位点。

2、科学的选拔和考核方式。构建并完善三阶段的本硕博贯通人才选拔与考核模式1阶段:每年4-5月份开展选拔工作,重点考核学生高考成绩、竞赛获奖情况、大一阶段学业成绩、创新潜质等;2阶段:进入本硕博贯通计划的学生在完成前三年的通识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后,进行阶段考核(前三年学业成绩以及创新训练、学科竞赛、学术成果等创新能力指标)。考核合格并取得推免研究生资格后,进入本研衔接阶段学习(大四),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并取得学士学位;考核不合格则进入相应专业平行班学习,完成相应培养计划并取得学士学位。3阶段。进入博士阶段培养的学生,按直博生中期考核相关规定进行考核和分流。

3、完善贯通式培养指导体系。进入贯通式培养计划的学生实施全程导师制指导,并成立由本科教学科、研究生科、专职辅导员组成的“贯通式培养指导组”开展日常管理工作。1阶段(第1-3年):重点开展学业计划指导、基础能力培养指导、学术体验指导、创新训练指导、学科竞赛指导等。2阶段(第4年):重点开展创新训练指导、学术研究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本研衔接课程/研究生课程学习指导等。3阶段(第5-8年):研究生阶段的学业规划、课程学习、学术研究等指导工作。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的指导导师由学院进行组织推荐和遴选,博导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进入第2阶段(大四本研衔接阶段),学生和导师均有1次进行再选择的机会。

三、保障措施

1、师资保障。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1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教育部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6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6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有突出贡献专家27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和学术团队,为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提供了一流的导师队伍。

2、科研保障。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山区流域水灾害与水环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岩土工程和水文水资源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西藏自治区高原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深地科学实验室、四川大学智慧水利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与基地;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200余项,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标志性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60余项,年均到校科研经费逾亿元;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进步做出了显著贡献。

3、经费保障。除了学校设立的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专项奖学金和专项科研经费外,学院配套设立专项建设经费,用于支持数学/英语专项能力提升计划、创新研究计划、学术会议计划、贯通式培养指导教师绩效等,鼓励本硕博学生参与创新基础研究、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创新研究能力。

4、制度保障。结合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特点及培养方案,制定并完善《国重创新班管理办法》、《本硕博贯通式人才选拔和考核办法》、《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学术导师选拔与管理办法》、《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创新基金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并成立“学院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工作小组”和由教学科、研究生科、学生科组成的指导组,负责具体的选拔、考核和日常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