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当前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取得重大进展并被央视报道

2021-05-18

2021515日,由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负责单位之一的国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水系固体物质源-汇过程与演变”专题分队,成功在雅鲁藏布江投放了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坐底仿生水沙观测系统”。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人民网等国内主流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

image.png

投放仪式由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姚栋院士、专题负责人王成善院士共同主持,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孟晓林副主席、旦增伦珠副秘书长,以及自治区科技厅、水利厅、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领导同志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四川大学、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单位相关人员出席活动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考分队由河流研究所黄尔研究员、刘超研究员、王路副研究员、闫旭峰副研究员、马旭东高级实验师、罗铭博士组成。投放“坐底仿生水沙观测系统”是我国第一套专门用于山区河流强水动力环境条件下的水沙综合观测系统,实验室黄尔研究员对设备的研发历程、系统功能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详细介绍。系统主体支架研发耗时半年,是在同济大学“金子塔框架”海洋观测系统的基础上,为适应山区河流强水动力条件改进而来。扁平的外型设计灵感来至长江流域支流上一种底栖鱼石巴子(又名石爬子)。系统搭载多普勒剖面流速仪ADCP、激光粒度仪LIST)、高频多普勒流速仪(ADV、超级浊度仪、沉积物捕集器等先进观测设备。经过早期缩尺模型水槽试验、重庆北碚水文站试验性投放和羊村水文站预投放试验多次尝试后,于515上午10:00成功投放于雅鲁藏布江羊村水文断面流区。

image.png

该系统具有多要素、全过程连续性监测功能,可实现对雅鲁藏布江重要河段垂向流速分布水流紊动强度和悬移质泥沙浓度、粒度等指标进行分钟级连续监测;可通过对获取固体物质进行实验室矿物成分测试,定量化研究青藏高原河流沉积物来源组成及搬运动力过程。研究成果可为评估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灾害风险早期识别提供科学支撑。诚如王成善院士所言,“河流泥沙搬运的变化就像测我们人的脉搏和我们的血压一样,只有了解这种小时到天的变化我们才能了解它整个年度的变化,我们了解了年度变化才能够提出我们对它的应对措施。”该系统的成功投放标志着我国山区河流水沙监测进入了高时间分辨率监测新阶段,对河流沉积物从源到汇的输送动力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