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正高)

个人简介

刘国东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国东,教授,博士生导师,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常聘专家。1962年生,安徽六安人。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1995年毕业于长安大学(原西安地质学院),获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博士学位。现于四川大学从事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地下水科学、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水文学、非线性方法。主要讲授本科生《地下水水文学》、《环境水力学》和研究生《生态水文学》、《人工智能在水利学应用》、《地下水数值模拟》等。

科研

刘国东学术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建立了嵌入法地下水管理模型的分段决策技术。90年代中期,在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资助下完成了傍河地下水开采机理研究,首次通过物理试验和数值计算模拟了强采条件下地下水与河水水力脱节过程,并得到了脱节后在河床下方存在上下两个饱和层以及楔形饱和/非饱和界面的新认识。在国内较早(1996年)把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地下水动态预测,籍此提出了地下水动态并行预测的概念和实现方法;第一个尝试把全反馈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地表水水质综合评价,丰富了水质综合评价的方法。本世纪初期,率先将生态水文学方法应用于若尔盖湿地沙化机理研究,得出了形成若尔盖湿地沙化的临界地下水埋深和年降水量。目前正致力于仿生算法在水科学中的应用研究;探索地下水数值模拟的光滑粒子动力学(SPH)方法。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项,主持负责企事业委托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3200余万元。获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作为环保部环境评估中心和四川省环保厅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参与包括西气东送、沪昆高铁、京沈高铁、中缅原油管道、天府机场、地铁、煤矿、高速公路、电厂、水电站、石化等近200项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评估。此外,作为水利部和四川省水利厅专家,参与100余项工程水保方案的技术审查。

论文

曾在《中国科学》、《水利学报》、《环境科学学报》、《水科学进展》、《HYDROLOGICAL PROCESSES》、《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WATER》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20篇。主编一部《河流开发、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论文集。在成都负责承办了第六届“中国水论坛”大型学术研讨会。

邮箱 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
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