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淦,副教授,四川大学
基本信息:
冯淦,男,1989年生,四川广安邻水人,博士,博士后,副教授,工作于四川大学。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ISRM)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低碳能源岩石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MTS材料试验协作专业委员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会员。国家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期刊《IJMST》、《JCSU》青年编委,《IJCST》科学编辑。国际SCI期刊《Remote Sensing》(中科院二区,TOP)、《Lithosphere》等客座主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企业技术研发等课题10余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等能源领域重大项目4项,以及其他纵横向研究课题20余项。发表SCI/EI论文70余篇,入选ESI前1‰热点论文3篇,1%高被引论文5篇。授权/申请国家专利23项,软件著作权30项,出版英文专著1部。获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1年,排名第1)。2023年被国际学术组织ScienceFather授予“最佳研究员奖”(Best Researcher Award for International Academic Awards)。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水利水电学院,610065
电子邮箱:fenggan@scu.edu.cn; fenggan@whu.edu.cn
QQ号码/微信:444796659
主要经历:
2022.12-----至今:四川大学,副高
2022.05-2022.12:四川大学,特聘副研究员
2019.12-2022.05:四川大学,专职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2018.08-2019.08: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导师:Derek Elsworth 院士
2016.09-2019.06:武汉大学,博士,导师:李晓红 院士
2012.09-2015.06: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导师:胡耀青 教授
2008.09-2012.06:太原理工大学,本科
研究领域与方向:
深部岩石力学与工程
水射流理论及地热开发应用新技术
非常规绿色能源开采
采矿工程
科研课题(部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超临界CO2影响下页岩气储层静态与蠕变断裂机理及准则研究[52104143], 2022-01-01–2024-12-31, 主持;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CO2增强型地热系统工程中储层静态断裂机理研究[2022NSFSC0193], 2022-01-01−2023-12-31, 主持;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温高压花岗岩I±II型静态断裂特性与机理研究[2020M673225], 2021-01-01–2022-12-31, 主持;
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水浸作用下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断裂-损伤试验及其模型研究[GJNY-21-41-01], 2022-01-01–2023-12-30, 主持;
深地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深部高地应力人工储层花岗岩热循环-断裂机理研究[DESE202104], 2021-02-01–2023-01-31, 主持;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项目:川藏复杂环境地区铁路桥隧智慧工地建设技术研究, 2023.01.01–2024.12.31, 主持;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项目:川藏雅安至林芝段富含水石膏围岩破断力学特性研究, 2023.01.01–2024.12.31,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深部原位环境页岩压裂力学特性及可压性研究[12172240], 2022-01-01–2025-12-31, 参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四五”交通基础设施:子课题:多场耦合复杂环境下工程岩体力学特性[2021YFB2300506-02], 2021-12-20–2024-11-30, 参研;
四川省科技厅省院省校合作项目: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封存与防灾研究[2022YFSY0007], 2022-01-01–2024-12-31, 参研;
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从0到1”创新研究项目:深地复杂环境下扰动岩体状态评判的声学革新技术[2022SCUH0040], 2022-01-01–2023-12-31, 参研;
国能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项目:沙坪一级水电站及枕头坝二级水电站抗冲磨性能高致密混凝土研究[22H0472], 2022-05-25–2023-02-25, 参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温高压作用下花岗岩人工储留层再破裂机理及其规律研究[51574173], 2016.01.01–2019.12.31, 参研;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超临界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高效开发基础[2014CB239200], 2014.01.01–2018.12.31, 参研;
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我国中西部绿色能源结构及开发利用战略研究[2015-ZCQ-07], 2016.01.01–2017.12.31, 参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超高压水射流粉碎废旧轮胎制取精细胶粉理论基础研究[51474158], 2015.01.01–2018.12.31, 参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淹没环境下超临界二氧化碳喷砂射孔流体动力学特征及成孔特性研究[51504166], 2016.01–2018.12, 参研。
论文与国家知识产权等情况:
发表SCI/EI论文70余篇,分别收录于《Energy》、《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煤炭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行业期刊,其中,入选ESI前1‰热点论文3篇,1%高被引论文5篇。
授权/申请国家专利23项(15项排名第一),软件著作权30项(21项排名第一)。
出版英文专著1部、参编科普作品1部。
获奖/荣誉:
国际学术组织ScienceFather,“最佳研究员奖”(Best Researcher Award for International Academic Awards),2023年。
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1,2021年。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突出贡献奖,2022年。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突出贡献科学编辑,2022年。
期刊《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优秀青年编委,2022年。
教学情况:
承担本科生必修课程《隧道与地铁工程》、《地基与基础》、《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工作;
课程《地基与基础》中国大学MOOC(慕课)主讲教师;
参编教材《基础工程》(水利教指委水利行业“十四五”规划教材);
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其中1项入选国家级,优秀);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实习;
担任本科生精准导师;
四川大学百川论坛特邀点评嘉宾。
学术任职:
国家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
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ISRM)会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低碳能源岩石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力学学会MTS材料试验协作专业委员会第二届青年委员;
绿色矿山科技采矿工作委员会特别专员;
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会员;
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青年编委;
SCI期刊《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青年编委;
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科学编辑;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energy》编委;
中文EI期刊《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青年编委;
SCI期刊《Remote Sensing》(中科院二区,TOP)、《Lithosphere》、《Energies》等期刊客座主编;
担任《IJRMMS》、《Energy》、《RMRE》、《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30余个期刊的特邀审稿人。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电话:(028)85401154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 版权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05006382号 技术支持:四川天汇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