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栏目导航 V
你的位置:学院首页 > 首页栏目 > 学院新闻
我院积极响应金沙江白格村山体滑坡-堰塞湖应急救灾
来源/编辑: 更新时间:2018-10-22 15:36:45 点击量:16584次

 2018年10月11日早晨7:00许,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N:31°4′51″,E:98°43′01″)发生特大山体滑坡。滑坡体飞越金沙江,冲击对岸四川省白玉县一侧岸坡,堵塞金沙江,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水位迅速上升,不仅危及上游金沙江沿岸居民及基础设施安全,而且溃坝洪水严重威胁金沙江下游人员财产安全。我院先后于10月12日和13日组织两批专业队伍在戚顺超和邓建辉老师带领下奔赴灾害现场,开展滑坡基础调查和配合救灾工作。

 该次滑坡发生于金沙江右岸深切峡谷偏远地区,唯一进入现场的乡道公路由于堰塞湖水位上涨,遭受冲刷和浸泡而断道。截至13日下午,白格堰塞湖坝体右岸已完全冲开,堰前水位下降20余米,出入库水量已基本达到平衡,江水流通顺畅。邓教授与戚老师认为,目前白格堰塞湖出现溃坝的可能性已不大,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一是要密切掌握堰塞湖泄流监测变化,督促下游各地切实抓好防汛工作,保障沿江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要加强与西藏方面的信息共享工作,共同联合对滑坡侧山体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排除二次滑坡造成更严重危害的隐患。2018年10月16日,在四川省白玉县政府以及武警部队的支持和协助下,邓建辉团队一行,沿金沙江左岸四川白玉县一侧,徒步5个小时,成为首批完成堰塞坝现场调查的专业队伍。该团队对滑坡的发生原因、运动机理、堆积特征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第一时间获取了宝贵的数据资料,为下一步滑坡的评估预判,响应地方政府的救灾,提供科学和准确的数据信息。

应西藏自治区国土厅的邀请,我院邓建辉团队与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藏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华地公司、深圳北斗云五家单位,组成9人专家组,奔赴西藏白格滑坡后缘进行科学考察。在昌都市国土部门、江达县国土局、解放军部队的有力支持下,9人专家组徒步2天,成为首批顺利进入滑坡后缘现场的专家组。到达现场后,专家组迅速开展现场地质调查、危险区评判、无人机拍摄、现场调访等工作,为二次滑坡发生可能性、居民人员安全、危险区划定、科学救灾和滑坡治理措施等提供技术支撑。

应西藏自治区国土厅、昌都市和江达县国土局等各级领导的邀请,2018年10月19日上午9:00,9人专家组参加江达县救灾前线指挥部减灾救灾会议。邓建辉教授就滑坡的发生原因、运动机理、堆积特性等做了详细分析和介绍。与会专家综合现场调查,为地方政府下一步灾害的科学救灾、滑坡稳定性分析、危险区划分、人员安全等,提供详细的调查数据,并提出科学的防灾减灾建议。

综合滑坡堰塞坝和后缘的实地调查,邓建辉团队于10月21日向西藏自治区国土厅提交了《西藏自治区江达县白格村滑坡机制与过程分析》报告,对滑坡的性质与运动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救灾建议。白格村滑坡属于高位、高剪出口、高速基岩滑坡。剪出口高程约为2950m;滑动面形态总体上为非完整的楔形体;滑坡存在两个主滑方向,剪出口的滑动方向偏向上游;现有的滑坡堰塞坝为一次滑坡的结果;四川一侧的光滑面为滑坡堆积体或滑坡激起的水砂射流表面冲刷的结果,不存在任何滑坡现象;从高程上,滑坡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区,顶部的牵引去、中部的主滑区、下部的阻滑区;由于强烈的碰撞作用,滑坡堆积体整体上较为破碎,仅靠上游侧表部存在较大的大理岩快。但是滑坡堆积体结构密实,溃口较为稳定;堆积体岩性整体以不同尺寸和颜色的大理岩为主,细颗粒成分复杂,炭质含量高的大理岩常见(类似碎裂的炭质页岩);堰塞坝下游侧存在次级滑坡等。下一步救灾应全面转入灾后重建,尽快完成进入灾区的道路建设,在后缘变形区外侧加装安全防护栏与截排水沟,开展专业监测与详细的滑坡勘察。

 1_副本.png

邓建辉团队一行抵达滑坡堰塞坝现场进行调查



2_副本.png

戚顺超团队现场进行三维扫描仪测量工作



3_副本.png

奔赴滑坡后缘现场9人专家组工作照



4_副本.png

专家组奔赴滑坡后缘途中工作照



6_副本.png

戚顺超老师(左)与白玉县县长(右)研讨堰塞湖处置工作



7_副本.png

专家组参与前线抢险救灾会议



8_副本.png

滑坡滑动分区图






 


   

  • 上一篇:我院“爱在重阳”特色活动圆满举行
  • 下一篇:我院农业水利工程系开展重阳节教师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