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栏目导航 V
你的位置:学院首页 > 首页栏目 > 学院新闻
麻省理工学院朱正亚教授访问水利水电学院 推进两校深地科研高端国际合作
来源/编辑: 更新时间:2018-03-26 08:02:00 点击量:16822次

3月21日,麻省理工学院地球资源实验室朱正亚教授访问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谢和平院士在水利水电学院院士工作室会见朱正亚教授,双方就四川大学深地科研团队与麻省理工学院地球资源实验室科研团队的合作达成一致意见,未来将在深地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开展重点合作,助力四川大学“深地岩体力学与地下水利工程”一流学科群及地球科学学院建设。

会见中,谢和平院士表示,四川大学深地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深地科学研究,特别是深部岩体力学的探索,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深地保真取芯测试技术、深部地下实验室、深地资源流态化开采、深地医学、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等前沿科学研究,多渠道系统攻关深地科学理论瓶颈和技术难题,非常欢迎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加入相关研究工作,共同推进深地科学前沿研究。

朱正亚教授表示作为四川大学校友,将努力促进四川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之间开展长期高效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并为更多川大青年学者和学生赴MIT开展合作研究创造条件。相信母校未来会越办越好。

根据达成的一致意见,双方将聚焦深地科学前沿与学科交叉,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在深地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和博士后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四川大学还将聘请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项目首席科学家Frank Dale Morgan教授为高端外籍教师。

会见结束后,朱正亚教授在水利水电学院B-318,为师生们带了一场题为“Seismoelectric Conversion in Porous Rock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Geophysics(孔隙岩石中的震电转换及其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的学术讲座。

朱教授首先讲述了自己曾在川大学习和生活的经历,随后介绍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环境、主要建筑,以及他所在的地球资源实验室的研究情况。

讲座中,朱教授介绍说,震电转换是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一种现象,当声波在充液的孔隙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固、液界面的双电层,声波引起液体中自由电荷的移动,激发了电场和磁场。这种声能与电能的转换称之为震电效应。

随后,朱教授结合自己曾经做过的实验介绍了震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及理论研究。在讨论震电效应在地球物理测量中的应用前景时,朱教授表示随钻震电测井将有效消除沿钻杆传播的干扰波,为石油声波测井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与朱教授就震电效应在混凝土损伤测定、大坝裂缝测量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朱正亚教授简介:

朱正亚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实验地球物理学家,196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90年至今,一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地球大气与行星科学系,地球资源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石油声波测井领域的研究工作,是国内此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作为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核心成员、美国声学会(ASA)会员、美国地球物理协会(AGU)会员,朱教授在国际上最早进行了岩石震电效应室内实验,观测到了伴随弹性纵波、弹性横波的电磁场,在超声检测、声波测井、波动力学、各向异性介质中声波的传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尤其在流体饱和孔隙介质动电耦合效应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以第一作者身份在Geophysics、Geophysical Prospecting、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等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多篇。


  • 上一篇:水利水电学院世界水日“水与争锋”活动成功举办
  • 下一篇:水电学院在四川大学第四届教职工(男子)篮球赛中喜获开门红